金沙js1005线路(中国)有限公司

浙里故事|匠心造园,为浙江在北京安个家

发布时间:2019-08-30     字体大小:    


 
从2018年6月21日开工奠基,到2019年4月29日正式开园,浙江园的建设周期长达10个月,经历了北京延庆零下15℃、冻土挖不动的寒冬,面临着因施工道路不通、大型苗木只能靠人抬的困境,曾为主体建筑“富春山居”上的一个翘角反复论证,也为追求完美在铁皮石斛种植后的几毫米石头缝里人工一点点填充苔藓……
秉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坚持师法自然的造园理念,杭园人在“看得见”的地方精雕细琢,在“看不见”的地方用心打磨,匠心造园,创新不断,以一流的标准,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质量,绘就出一幅如诗如画的生态浙江、人文浙江、科技浙江的风情画卷,为浙江在北京安了一个家。

部分施工团队成员合影
今天,当无数的游客被浙江园的美景深深吸引时,也许想象不到,在这幅美景的背后,建设者们曾经经历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一一克服的。今天,当浙江园被无数游客盛赞不已的时候,建设者们却无暇欣赏自己的匠心佳作,因为,在清理干净施工现场、迎接浙江园开园之际,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奔赴另一个工地,开始又一段造园之旅。
大勇不惧,“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来北京之前,作为浙江园的施工现场负责人,吴小成没有想到,施工条件会这么艰苦,不通水电,不通路,施工该怎么进行?没有电,就买来发电机,自己发电;没有水,就买来抽水机,从附近原有水系里抽水;没有路,公司自己花钱修了一条施工便道。直到后来水电陆续接通,现场的施工条件才有所改善。

但道路不通的状况,却断断续续地对施工带来不利影响。前期,因为道路不通,导致许多材料无法顺利进场,施工便道修成后,大型机械才得以进场;后期,苗木种植还在进行时,通往浙江园的主干道出于路面保护的需要,对通行车辆有一定限制,一些大型苗木只能先运到国际馆前的大道上卸载,然后改用牛车、翻斗车等一趟趟拉到浙江园。进到园内后,遇到台阶或高坡,只能肩扛手抬,依靠人海战术,完成最后的种植工作。最繁忙的时候,工地上有100多人同时施工。施工人员的辛苦,可想而知。
大巧破难,“家人”齐心其利断金
延庆冬季寒冷干燥,昼夜温差大,2018年最冷的时候达到零下22-23℃。这样的气候,使得来自浙江的管理和施工人员很不习惯,纷纷出现水土不服症状,而且嘴唇和手干裂出血。这样寒冷的天气,对施工也带来较大影响,厚厚的冻土,一锹下去,固若磐石,想赶工都赶不了。但是,一旦达到施工条件,建设者们就会争分夺秒地工作。

园区内的水系,结了厚厚的一层冰

有太阳的时候抓紧时间施工

用毛毡、草垫等将做好的铺装盖起来
 “白天温度在零度以上时,我们趁着太阳出来、温度比较高的时候施工;等太阳快下山时,温度下降很快,这时,我们就停止施工,用毛毡、草垫等将做好的铺装盖起来,再搭上保湿棚保温。因为如果保暖措施做不到位,白天做好的铺装,晚上就会冻坏,导致白天的工作功亏一篑。一些种好的精品树木,如造型黑松,我们就用很厚的棉被包裹起来,以防冻伤。”回忆起当初的施工过程,吴小成依然觉得这是施工中一段时常难熬的时期,“零下15℃的时候,我们还在施工,此时水已经全部结冰,但施工又离不开水,怎么办呢?我们买了一个加热器,把冰放到桶里,再把桶加温化水,以此来满足施工中的用水需求。”

施工期间,吴小成(右)向浙江省林业局局长胡侠(左)介绍浙江园建设情况
寒风中,工人们穿着厚厚的棉大衣,扛着或抬着大块的老石板,冻僵的手握紧工具,一丝不苟、巧妙地推动着工程进展。
大匠精心,浙人家处处见真情
浙江园内,体现“浙人家”的主体建筑“富春山居”,运用现代的建筑材料与结构,从内天井的结构布局,到木构构架,再到灰瓦坡顶,通过对浙江传统民居建筑经典片段的提取和抽象提炼,赋予这些元素和符号以新的意义,构建出浙江传统民居的新风貌,自开园以来,“富春山居”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驻足留连,广受好评。
好的作品,源自于专业匠人的用心打造。富春山居是一个仿古建筑,做好该建筑最关键的两个工种是木工和瓦工,为此,项目部特别安排了浙江最好的木匠和瓦匠精心打造,一砖一瓦,一门一窗,皆是这些匠人一点一滴用心打磨的杰作。

好的作品,更源自于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为了把“富春山居”的屋顶做得漂亮,正脊的高度是根据建筑长、宽、高的比例,经过反复调试,一点点调出来的;76公分的翘角,精致大气,先做出来一个角看效果,远看、近看、左看、右看,一点点修改,直到从各个角度看都完美契合整体建筑为止。
除此之外,叠山理石、花境营造、照壁景观等许多景观节点,无一不是专业匠人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结果。甚至连几毫米的石头缝都要填上苔藓,只为营造更加逼真、自然的山林景观。
大技新用  浙如画家园真美好
浙江园内应用了600余种植物,许多植物都是第一次“长途跋涉”来到北京延庆,面对南北方气候环境的差异,如何保证这些植物在这里“好好生活”,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地土壤为沙质土,有机质含量低,容易板结,土壤透气性差,PH值都在8以上,不利于大部分植物的生长。为此,项目部在施工时,采用公司自主研发的竹炭有机基质加有机肥,对所有绿化种植土壤全部进行改良。将土壤深挖30公分,然后按1:2的比例掺入竹炭有机基质。通过改良,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大量提升,极大地增强了土壤的活性和透气性,有效促进植物生根,提高植物成活率。

除了土壤改良,裸露地面还铺了一层棕色覆盖物,这是一种用树皮深加工成的新型产品,里面加入了有利于植物生长的营养成分。不但具有美观的作用,而且可以有效防止水分蒸发和水土流失,冬天则具有保温作用,防止植物根系冻伤。
“延庆空气干燥,而浙江园内的植物,基本来自气候温润的南方,因此,如何有效保水和增加空气湿度,以此来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和保证后期生长,是我们施工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吴小成说,“所以,园内我们一共做了四套系统,大树根部的滴灌系统和树上的喷洒系统,大草坪的浇灌系统,以及针对全园的雾森系统。”

完善的小环境湿度控制系统,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定时定量地对园内的环境湿度进行集中管控,使园内形成一个模拟江南湿润气候的小环境,有效解决了北京气候干燥无法满足植物生长的湿度要求,保证了植物生长的水分需求。
行走在浙江园,正在自动释放的“雾森”,使植物变得更加清新润泽,雾气氤氲间,让人仿佛置身烟雨江南,充满梦幻感。
原汁原味,一起体验家的味道
浙江园以“这山这水浙如画,这乡这愁浙人家”为主题,既展示浙江如画的风景,又展现浙江美丽的家园,打造一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画卷。
“整个浙江园就在做一个家文化,包括前庭后园的打造,就是要让大家一进走来,就感觉到浙江味道。”吴小成如是说。在“富春山居”的农家小院里,从反映浙江传统民居的仿古建筑,到庭院内的茶田、竹林、石斛墙等景观元素,无不流露出浓郁的浙江地域气息,让游客感受到新时代富美浙江的美好生活情境。

“浙江园采用浙派园林的造园手法,追求自然,因此,在材料的选择上,尽量做到原汁原味。园内的汀步、几座小桥桥面用的都是老石板,有一座桥面,我们甚至直接挑选了一块太湖石。这些材料没有太多人工雕琢的痕迹,显得古色古香,走进来,就给人一种亲切感,好像到了自己家的院子。这正是我们想要的家的味道,也是浙派园林所追求的一种自然意境。”吴小成的一席话,再一次生动诠释了造园者的用心和细心。

细微之处见臻品。杭园股份的建设者联手更多的能工巧匠,不惧困难,勇克难关,坚守匠心,坚持创新,绘就了一幅新时代富春山居的风情画卷,向世界宾客讲述着美丽浙江的美好家园。


文/于会莲  周之静

Baidu
sogou